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(68-84)70、 200年,曹操对袁绍的官渡之战,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。 P10271、208年,曹操对孙刘联军的赤壁之战 ,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。 P103-10472、220年,曹丕称帝,国号魏,定都洛阳;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,国号汉,史称蜀;222年,孙权称王,国号吴,后定都建业,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。P10573、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(今台湾),加大了夷洲与国内的联系 P10674、266年,司马炎打造晋朝,定都洛阳,史称西晋。
280年,西晋灭掉吴国,结束了分裂局面。 P10875、从东汉末年以来,匈奴、鲜卑、羯、氐、羌等少数民族陆续内迁。P10976、316年西晋灭亡,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,都城在建康,史称东晋 P10977、383年,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,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。 P11O78、420年,东晋大将刘裕打造宋,此后南方历程了宋、齐、梁、陈四个王朝,总称为南朝79、北魏分裂后,北方先后出现了东魏、西魏、北齐、北周四个王朝。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北朝。P11680、 南朝的祖冲之在世界上首次把圆周率的数值,计算到小数点未来的第7位。P11881、北朝的贾思勰著有《齐民要术》一书,这是国内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。P11982、北魏的郦道元写的《水经注》,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。P11983、东晋的王羲之有代表作《兰亭序》,称后人称为书圣 P122、84、东晋的顾恺之代表作有《女史箴图》和《洛神赋图》P12385、南朝的思想家范缜,他写作了《神灭论》。P12486、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石窟: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P124问答卷:1、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?答: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。P38-39内容:国家承认土地私有,允许自由交易。奖励耕战,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,可免除徭役。依据军功大小授与爵位和田宅,废除没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。打造县制,由君主直接派官吏治理。意义:使秦国经济得到进步,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大,进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。2、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收获有什么?P46-47答:思想上:孔子提出仁的学说,倡导爱人,需要统治者体察民情,爱护民力,为政以德,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。教育上:他创办私学,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,广收门徒,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。注意因地制宜,擅长启发学生考虑问题。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习惯,要谦虚好学。需要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常识,以便温故而知新。3、评价秦始皇。 P57、P62答:秦始皇对国内历史作出过巨大的贡献:他顺民心,完成统一,他自称皇帝,总揽大权;中央设丞相、太尉、御史医生,分管行政、军事和监察,最后由皇帝决断。在地方推行郡县制,打造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规范。统一文字、货币、度量衡等,修长城开发南疆,巩固了统一,促进了各区域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。同时,他又是一个残暴的封建皇帝,他广修宫殿陵墓,浪费了很多人力、物力、财力,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;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,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;他焚书坑儒,钳制了思想,摧残了文化。总之他是一个有大功也有大过的皇帝。3、汉武帝为达成大一统采取了哪此手段?P68、P74、P78答: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手段加大中央集权。①同意主父偃的建议,下令允许诸王将我们的土地分给子弟,打造较小的侯国。②同意董仲舒的建议,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,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。兴办太学,推行儒学教育。③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,统一铸造五铢钱,达成经济上的大一统。④军事上派卫青、霍去病北击匈奴,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区域。使西汉王朝在政治、思想、经济和军事上达成了大一统,进入了鼎盛时期。5、东晋南朝时,江南区域的开发是什么原因有什么?P111答:①江南区域雨量充沛,气候较热,土地肥沃,具备进步农业的优越条件。②北方人口很多南迁,带来了很多的劳动力、一流的生产技术,抗旱抗寒作物。③南方社会相对安定④民族融合加大,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⑤统治者看重进步经济,采取了一系列手段6、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手段有什么,有什么历史意义?答: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将来,进一步实行了改革内容:在朝廷中需要用汉语,禁用鲜卑语;官员及家属需要穿着打扮汉族服装;将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,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;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;使用汉族的官制、律令;学习汉族礼法,尊崇孔子,以孝治国,倡导尊老养老的风气等。